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吴启东图/Ratty(部分资料图片由嘉宾提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岭南文化新讲”第十五讲邀请文献学者、收藏家梁基永博士担任主讲,以“传统文脉在香港的延续”为题,从香港来到广州楠枫书院进行了一场主题分享。
梁基永师从李曲斋、王贵忱等泰斗,对传统文化、岭南文化有深厚造诣。多年来他钩沉史海,多方考证,著成《道从此入:清代翰林与香港》一书。本书抓住清末民初广东翰林南下香港这一线索,为香港文化寻根溯源,揭示粤港两地水乳交融的文化渊源。
粤港澳大湾区文脉相亲、人文相近,岭南文化正是粤港澳三地最重要的人文底色。在主持人周可看来,梁基永先生把香港文化纳入岭南文化、中华文化的框架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香港的文化源流,助推人文湾区建设。
翰林南渡开启香港文化新篇
梁基永先生从他刚刚搭乘的广九直通高铁说起——今天高铁从香港到广州只需1个小时左右,上溯到一百多年前,1911年通车的广九铁路火车也只需约3个小时。今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当年,香港人蜂拥坐火车“上省城”才是潮流,广州是香港人心目中的大城市,是“时尚”“高端”的代名词。
早期的香港文化史有几个节点。南宋末年,流亡朝廷经过香港,曾在荃湾、九龙一带驻留数月。清代翰林留下的最早遗迹,是保存于上水廖万石堂的“成均耆俊”牌匾,乾隆年间由广东学政翁方纲亲题。
鸦片战争后,香港正式开埠,从贫瘠边陲迅速成长为繁华都会。与之不相匹配的是,香港在文化上长期未有大的起色。“当时香港酒楼征集对联,还要送来广州请人评审,香港似乎无人能担此任。”
翰林南渡,为香港开启了文化新篇。随着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当年年底开始,以翰林群体为代表的清朝遗民陆续南渡香港。梁基永先生解释道,翰林,民间又称作“太史公”,在科举诞生一千多年来,一直是重要职务的后备人才。
在梁基永看来,这一场南迁,可被视为香港文化史的真正开端。“第一次有如此众多的知识分子前来定居,香港的文化生态由此彻底改变。他们从广东带来的文化传统,塑造了香港的文化底色,并一直延续至今。”
辛亥革命前,香港只有少数英国人从事地理、生物等研究,作品均以英文写成。而翰林们的南下,让香港一跃成为中国文化的学术重镇。
东莞人陈伯陶是香港第一代中文学者的代表人物。民国初年,东莞重修《东莞县志》,陈伯陶应邀担任总撰,东莞方志局特地搬到香港九龙迁就他。
“学海书楼”延续广州学海堂血脉
翰林南渡后对香港文化的另一个贡献,在于开创了香港中文高等教育。
1912年,香港大学草创,正缺中文教师。恰逢翰林南来,港大便聘请了赖际熙、区大典两位翰林担任中文总教习。1927年,港大正式成立中文系,赖际熙成为首任系主任。
当时,赖际熙有感于香港尚无中文图书馆和面向社会的中文研习机构,遂向富商筹款购书,建起了大名鼎鼎的学海书楼。
“学海书楼”得名,梁基永认为,或与陈伯陶和广州学海堂有关。学海堂创办于1825年,直至清末仍是岭南最高学府和文化象征,陈伯陶曾就学于此。后来陈伯陶成为居港翰林的领袖,与赖际熙交往深厚。书楼命名“学海书楼”,当有延续广州学海堂血脉之意。
学海书楼创办后,先后有7位翰林在此讲学,课程与港大中文系相似,涵盖经学、史学、诗词。值得称道的是,书楼讲学至今已近百年,均是义务讲学,分文不取。1937年初,赖际熙病重弥留之际仍挂念着书楼,叮嘱前来探望的朱汝珍,将学海书楼的藏书保护好。
岭南风俗在香港扎根
岭南的很多传统习俗,也通过南来的翰林们,得以在香港落地生根。“点主”和“开笔礼”就是其中两项。
“点主”是白事中的仪式,邀请文人在亡者的神主牌上点上两笔。光绪年间的状元,徽州人黄思永便曾在香港为人点主,收费堪称天价。
“开笔礼”是旧时儿童入学的启蒙仪式,由老师扶着小孩的手写下“上大人”三字。1957年,香港报纸报道,九旬高龄的南海人桂坫太史曾两次主持开笔礼,对象都是富商名流的孩子。显然,这些仪式皆由广东传入。
香港还有很多有趣的细节,也有着广东过往的影子。比如香港街头的招牌至今仍大部分是手写体,其中尤以魏碑最为常见,这就是广东文人带去的习惯,如今在广东反而少见,几乎都用电脑字了。
又如饮食方面,香港的陆羽茶室多年来未曾中断过经营,保留了很多传统早茶点心做法,其中有些连广州的莲香楼、陶陶居也不曾保存。还有江孔殷发明的太史蛇羹,被他的厨子带去了香港,如今在香港仍能吃到正宗的太史蛇羹。
也有香港文化回流广东的事例,比如传统道教音乐在广州一度中断,但在香港仍有保留,于是广州又从香港重新引了回来,如今已恢复生机。“粤港两地水乳交融的文化渊源就体现在这里。香港在方方面面都受到广东深刻影响,又持续不断地反哺广东。”梁基永说。
讲座的最后,主持人周可先生代表观众提问:内地人作为游客,想在香港感受岭南文化传统,有哪些去处?
梁基永推荐了几处胜地:东华三院文物馆和保良局历史博物馆,保存了大量近代文物;陆羽茶馆,粤式茶楼传统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如果对香港历史有兴趣,这几处地方非常值得一游。”(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李力校对 | 赵丹丹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