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螳螂、酷炫机甲、行星发动机项目……它们都源自现实
中国科幻背后是中国科技
(资料图片)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今年春节档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18时,中国电影(600977)2023年1月的总票房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票房超28亿。
“将绚烂的特效建立在开放的科学思考之上,使其看起来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电影中这些科技产品看起来都很似曾相识”“虽然是科幻电影,但很有真实感”……“真实”是不少观众对《流浪地球2》的评价,而这依托的,不仅仅是紧凑的情节、酷炫的特效和强烈的视听冲击。
“如果放到30年前,《流浪地球2》是拍不成的,因为不可信,中国怎么会有宇宙飞船、太空电梯?但是现在却不会有这种感觉,每时每刻的中国变化,让中国的未来充满吸引力,这是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存在的最肥沃的土。”
正如《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所言,科技是科幻的基础,科幻是科技的未来,现实存在的中国科技造就了中国科幻的真实感。《流浪地球2》里的很多硬核装备并非CG特效,而是用国产尖端装备设计改造出来的。
当看到演员身穿酷炫机甲出现在救援、运货等场景中,穿上就能让人变身“大力士”,观众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而现实中,此类外骨骼机器人已在航空、电力、汽车等场景落地,可以帮助机场人员搬运重物、为重型机械工程师分担上肢压力。
影片中拥有四条支腿的多地形智能应急救援平台出自徐工集团,又称“钢铁螳螂”。18个液压油缸,能支持它在山地、沼泽、隧道等复杂地形中如履平地,搭载不同工作机具,实现灭火、伐木、切割、打桩等多种作业功能,适用于雪崩、地震、滑坡、堰塞湖等灾后抢险救援,甚至在4500米高海拔、零下40度的极限环境下也能胜任。
据徐工流浪地球项目现场执行总监、徐工传动党委副书记马鸣介绍,近半年时间,该集团先后投入42款61台主机设备、400多套零部件及车间道具、61套三维模型、319名工作人员,为电影做好资源配置和保障。
电影情节的设计,背后也是满满的中国科技硬实力。
比如,故事中由中国牵头的行星发动机项目,正是建立在中国具有世界领先的核聚变实力基础之上。2022年,由中核集团牵头研发的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实现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重要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
剧情设定月表有丰富的氦3元素,这是核聚变的重要原料。这个剧情也是有现实依据的,2022年,中核集团核地研院的科研工作者首次成功获得嫦娥五号月壤中未来聚变能源资源氦3含量及提取参数条件。
如此“科幻照进现实”的细节,近年来频繁出现在我国科幻作品中。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三体》中,主角杨冬进行粒子实验的良湘加速器,正是在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国家实验室取景。杨冬面对着良湘加速器值班室的众多电脑屏幕,屏幕上有各种粒子物理实验的图表和数据,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
现实中随处可见世界顶级的基建、第五代战机、中国空间站、5G通信万物物联、单兵外骨骼支架……科幻作品是国家综合实力、科技水平、工业水平的缩影,也是弘扬和普及科学精神的捷径。《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表示,真实感受到国家的发展进步为科幻文艺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真实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联系的,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